日期:2025-07-22 07:32:54
绍兴布业会馆,坐落于越城区北后街,最初由陶琴士于光绪三年(1877年)联合同行出资建造,原本用于联络商界同仁。后来,经过改建,成为一个集居住、商业、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建筑。
民国五年(1916年)8月19日,孙中山与胡汉民等人访问绍兴,下榻于布业会馆的六九花园。会馆的主人陶荫轩在绍兴县知事宋承家的陪同下,为孙中山一行设宴款待。孙中山在绍兴逗留了三天三夜,期间开展了四项重要活动:
第一项是凭吊先烈,祭奠陶成章,并参观成章女校,还接见了秋瑾的后代;
第二项是在觉民舞台发表了一场重要报告,涉及政治、经济、历史以及民俗文化,为绍兴的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第三项是考察民情,走访了绍兴的多个名胜景点,包括望海亭、越王殿、鉴湖、兰亭、大禹陵、南镇庙、香炉峰等,更为特别的是,他还走访了很少人去的陆游读书处快阁,并对孙端上亭公园的创始人孙德卿给予高度评价;
展开剩余81%第四项是为绍兴的父老乡亲留下了许多充满深情的题词与珍贵的照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8月20日晚上,孙中山在西咸欢陶公馆东厢房为绍兴的名流们题写了六条题词,其中为陶恩沛所题的“经纬万端”四字尤为贴切,表达了对主人身份、职业以及家史的精准把握。此外,孙中山还为秋瑾题写了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这些字句铿锵有力,读来令人动容。可惜的是,这些宝贵的照片大多在文化大革命中丧失了踪迹。
从贫困到商界巨擘
约140年前,绍兴最具影响力的实业家非陶琴士莫属。除了拥有城内超过百余栋房产外,他还经营着绍兴最顶尖的“陶泰生”布店和颇有名气的“陶仁昌”南货店,同时还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染坊。
陶琴士(1836-1899),出生于绍兴陶堰。年幼时家庭贫困,父亲陶秋英早逝,母亲独自抚养他度过了艰苦的岁月。16岁时,母亲送他到城里的“泰生”绸布店做学徒,并给了他十六文铜钿和一只小包袱。从烧饭伙夫到跑业务,陶琴士无所不做,凭借着诚实守信和踏实肯干,逐渐赢得了老板的信任。
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太平军逼近绍兴,整个城市陷入混乱。原店主胡三羊逃离绍兴,在临走时将“泰生”布店的股份卖给了陶琴士。尽管当时形势危急,人心惶惶,陶琴士却依旧保持冷静,趁机低价收购大量布匹。在太平军入城后,物资价格飙升,陶琴士卖掉这些布匹,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后胡三羊因不再经营,决定将布店以低价转让给陶琴士,陶琴士则在原店名上加上了自己的名字,改为“陶泰生”布店。
成就商界巨头,回馈社会
陶琴士将布店发展得如日中天,经过多年经营,逐渐成为了绍兴乃至整个会稽地区布业的龙头企业。他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将目光投向了公益事业,捐资修堤、捐款办育婴堂等。他的染坊所产的蓝布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光绪三年(1877年),陶琴士购买了花巷(现北后街)的一块地皮,并于同年建成了绍兴布业会馆。会馆设计考究,面朝南方,前院有照壁和广场,便于停放车马。主楼为两层结构,宽敞明亮,曾多次作为影视剧的拍摄场地。2011年,布业会馆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会馆后园内有觉民舞台和适庐茶室,建筑风格别致。觉民舞台建于民国二年,台额“觉民”二字由陶恩沛题写,字形端正,寓意深远。适庐茶室则承载着“商贾过之而适”的优雅意境。
尽管陶琴士跻身于士绅阶层,但他依旧保持着朴实的生活态度,热心社会公益。无论是资助“东湖”堤坝的修建,还是捐资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他都尽自己所能回馈社会。陶琴士于1899年病逝,享年66岁。临终时,他叮嘱后代:“应支援革命,恢复汉室河山,虽微不足道,亦可填补大海。”
三代接力重修兰亭
绍兴兰亭景区内的墨华亭桥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架设在墨池之上,因与墨池的历史典故紧密相连,成为许多游客必看的景点。王右军祠的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而与墨华亭桥的修建息息相关的,是陶琴士的后代陶恩沛。
陶恩沛(即陶荫轩)是陶琴士的儿子,他秉承父亲的精神,继续在绍兴商业界发展壮大,并成为了当地的商界领袖。民国三年(1914年),在屈映光与王家襄的提议下,陶恩沛被推选为兰亭重修的总筹,亲自负责筹集资金。为了修建墨华亭,陶恩沛倾尽全力,捐资2.5万块银元,承担了其中的大部分费用。最终,修复工程顺利完成,并设立了专门的管理团队,确保兰亭的维护和管理能够持续进行。
陶恩沛的亲笔题匾“墨华亭”,字形古朴,流露出一股沉稳的气质,见证了当时社会的风云变迁。此外,陶恩沛还为了完成张陶庵未竟的心愿,将墨华亭从原址迁至现今的位置,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陶恩沛不仅是商界领袖,更在政治和文化上具有深远影响。他支持革命,并多次接待孙中山。最终,陶恩沛在完成父亲未竟事业的同时,也为绍兴的历史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平台股票最新消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