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03 05:43:38
9岁的男孩小轩(化名)近一年来一直被“歪脖子”困扰,家长起初以为是习惯不良,多次提醒矫正未果。半年前,小轩练习前滚翻后出现颈部活动受限,父母带着小轩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诊疗中心就诊,脊柱外科专家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从看似普通的斜颈背后揪出了真正病因: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合并寰枢椎不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王达辉表示,这种先天畸形轻则引起斜颈、颈部活动受限、疼痛,重则可能在轻微外力下(如跌倒、急刹车)造成寰枢椎严重脱位,压迫高位脊髓,导致瘫痪甚至呼吸心跳骤停,风险极高。面对这一深藏于颅颈交界“生命禁区”的复杂先天畸形,传统手术风险巨大,对精准度要求近乎苛刻。复旦儿科医院脊柱外科王达辉专家团队依托强大的数字化精准诊疗平台,为小轩量身定制了“精准导航、微创固定”的个体化高精尖手术方案。
团队将小轩的高清颈椎CT数据输入院内3D打印中心,精确打印出1:1比例的寰枢椎区域实体模型,清晰再现了游离齿状突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寰椎前弓、脊髓、椎动脉的复杂毗邻关系。主刀医生在模型上反复模拟手术入路、螺钉植入的精确角度和深度,预演可能遇到的困难,将手术方案优化到极致。小轩的父母在一旁看着,在直观理解孩子病情和手术复杂性的同时,焦虑情绪也大大缓解。
3D打印模型精准呈现患儿颈椎病灶
8月12日手术当天,国际尖端的术中三维导航系统成为手术安全的“定海神针”,术中实时扫描生成小轩寰枢椎区域的精确三维影像,并同步映射到导航屏幕上。在导航的精准引导下,主刀医生手中的器械轨迹与虚拟规划路径完美重合,以亚毫米级的精度成功将固定螺钉植入寰椎侧块及枢椎椎弓根这些极其狭窄、紧邻椎动脉和脊髓的“雷区”,完美避开危险结构,为后续复位固定奠定了安全基石。最终,手术团队精准复位了脱位的寰枢椎,并成功植入定制的固定系统,重建了颈椎上段的力学稳定性。整个手术过程流畅,出血量少,最大程度保护了周围的神经血管。
术后的复查影像显示,小轩脱位的寰枢椎已完美复位,内固定位置精准无误。更令人欣喜的是,困扰他许久的“歪脖子”显著改善,颈部活动能力逐步恢复,已于8月19日康复出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王艺表示,小轩的成功治疗是骨科诊疗中心不断精进技术、优化服务,以科技和人文惠及患儿的经典案例,更是复旦儿科在疾病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等领域实现医工交叉、技术融合、精准创新的缩影和典范。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华亭)
配资平台股票最新消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